本报记者 许愿 张洁茹 付奇
“在南京老门东附近租了个充电宝,用了约一个小时便就近归还,但过了几天却发现,充电宝居然还在计费,费用高达90元,和客服‘扯’了半天后才答应做‘特殊处理’,扣费6元。”6月29日,南京李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起了共享充电宝“好借难还”的问题。
(相关资料图)
随着最初“低价好评期”阶段的过去,近年来,共享充电宝、共享单车等引发价格争议。原来“香饽饽”的共享经济怎么就成了消费者的“嫌弃包”?共享经济还能走下去吗?连日来,记者展开了调查。
价格“刺客”?
几年前,借助“共享经济”的风口,共享充电宝“横空出世”,公开数据显示,早在2020年,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规模就已接近3亿。
与用户增长相伴的,就是争议声不断。打开黑猫投诉平台,记者输入“充电宝”关键词,发现投诉已多达11万条。“充电宝的价格收费真的合理吗?两小时10块,这是抢钱吧!”……这样的投诉在平台上比比皆是。
记者线下扫码查看了南京市街电、怪兽充电、美团充电等多家共享充电宝平台,发现大部分共享充电宝的价格都在每小时4元左右。在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的一家来 电充电宝旁,记者扫码租借了一个充电宝,可以看到记者2019年12月的租借订单显示,当时充电宝的使用时长为1小时23分钟,仅需付1元钱。
引起争议的不止充电宝。“又破又旧连扫几辆都很难骑”“单车规定停车点好难找”“没开卡骑半小时就要三块钱”……在小红书平台上,记者以“共享单车”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超过18万篇笔记,分享自己使用共享单车“糟糕经历”的不在少数。
“很久不骑共享单车了,印象中还是1小时1块钱。前两天和朋友出去玩扫了一辆,骑了40多分钟,最后结算金额4块5,感觉被价格‘背刺’了。”在南京市建邺区某券商上班的朱小姐“吐槽”说。
记者在南京街头就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美团、哈啰、青桔三家共享单车分别进行扫码体验。目前,三种共享单车在南京市的收费标准一致,起步价均为15分钟1.5 元,此后时长费为每15分钟1元。由此推算,单次骑行1小时的费用达到4.5元。事实上,除了单次骑行费用有所上涨,去年以来,各家的“套餐骑行卡”也出 现了集体价格上调现象。
然而,共享产品价格的上涨似乎并未带来服务质量同等幅度的提升。记者尝试打开某共享充电宝小程序,发现想要充电,首先需要关注公众号。在公众号内点击多处,每一处都存在繁杂的广告,并且广告中往往还嵌套着另一重广告,一不留神就会误点并跳转至其他页面。
此外,“好借难还”也是用户们对于共享服务不满的另一大问题。来南京旅游的杨晶告诉记者,使用完共享充电宝,想尽快归还,结果花了1个小时、跑了6个站点 后都没有归还成功,要么是机柜已满,要么就是按照地图指示却根本无法找到归还点。不少网友也在投诉平台多次反映,称共享单车也存在着定位不准确无法归还的 现象。
“权宜之计”
共享产品的费用上涨,那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提供共享服务的企业也赚得“盆满钵满”呢?事实似乎也并非如此。
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头部企业,记者查阅哈啰单车2021年的招股书发现,自2018年起,哈啰单车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最高年亏损金额超20亿元人民币。滴滴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,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元人民币“其他业务”的亏损中。
共享经济最初的一批“入场玩家”也大多以倒闭或被收购告终。以共享单车为例,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大致形成哈啰、美团、滴滴青桔三足鼎立的局面,除了在下沉城市中还分布一些中小品牌,不少风光一时的品牌已逐渐退出了市场。
“风险投资是共享单车企业最重要的现金流,这些共享企业一开始之所以能够大范围扩张,除了有用户买单,更多其实是一些投资人提供的资金。”一位券商公司的研究员分析,随着共享经济的热潮逐渐褪去,这些共享企业融资愈发困难。
同时,互联网行业近几年来一直提倡“降本增效”,如果共享企业不提升造血能力,整个业务就会面临被优化,而涨价无疑是最快速最直接赚钱的“权宜之计”。
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。“充电宝在不同场景,租借的时长定价不一样,现在高人流的场所想要投放充电宝都得先交入场费,有些入场费高达上百万元,代理商也想要赚钱,自然价格就会提高。”“搜电”的代理商王女士告诉记者。
事实上,近年来,随着共享经济的扩张,其相应带来的运维成本也在与日俱增。以共享单车为例,原先大批次投入、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共享单车不少已经损坏, 车辆运维、调配需要大量人员。此前,哈啰单车也曾就涨价一事解释称,运维和折旧等成本增加是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去年8月,美团在上调骑行卡价格的公告中 表示,涨价的原因是“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”。
然而,涨价背后也存在不少乱象。随着共享规模扩大,很多共享企业往往无法全盘兼顾、自行进行线下踩点,因此,他们会在城市招募一定数量的代理商。怪兽充电 的线下代理小吴向记者透露,由于存在直营点位和代理商点位的差异,共享充电宝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的价格。“充电宝行业没有啥约束,定价可以随便改,行业内还 有内部竞争。前几年线下消费的人又比较少,赚不到什么钱,就只能通过‘涨价’‘自定价’等增加营收。”
市场“下沉”
频频下跌的股价、层出不穷的乱象,是否就意味着共享经济“命不久矣”?
其实不然。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结合2023年初全国各地强劲的消费复苏态势,预计未来共享充电宝行业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,且随着人们移动充电需求的不断增长,共享充电宝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增长。
在共享出行领域同样如此。“共享出行已成为城市出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不仅改造了传统的出行方式,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,比如解决大量就业,已成为在数字化塑造下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行业。”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向记者解释说。
那么,共享经济新的市场空间在哪儿?
下沉市场潜力巨大。公开资料显示,2020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共享充电渗透率仅约为一二线城市渗透率的1/5,可见共享充电在下沉市场的潜力之大。而根据头豹研究院的预测,到2025年,三线以下城市将超越三线城市成为中国共享电单车最主要营收来源。
陈蕾在南通海门的一家政府机关工作,她告诉记者,这段时间,共享电动车已经成为了她出行的主要方式,“相比苦等公交还要频繁换乘,骑个共享电动车去上班非常方便,几乎可以说是我们出行的刚需了!”她告诉记者,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来说,共享单车远不止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那么简单。相比一线城市,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用户,为了弥补市内出行的不便,其实他们更加需要共享单车。
同时,在三四线城市和一些乡村,共享经济也远远不只共享充电宝、共享单车这几个形态,共享经济还可以有更丰富的“形态表达”。
记者了解到,苏州市吴江区白蚬湖村将村里一处约1亩的闲置地块进行开垦平整,打造成“共享菜园”,第一期“共享菜园”共设计了10多块菜地,每一块面积约为50平方米,村民只需花费50元到100元左右,就可以将其承包下来,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致富增收。宿迁市泗阳县一间名为WILL24h共享自习室的 老板告诉记者,自习室季度卡658元、半年卡1049元,目前已经有五十几个学生办卡来自习。
“共享”未来
面对市场争议和潜在空间,共享经济的未来也愈发明晰。
业内人士指出,由于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,加上共享服务极度依赖线下消费,过去疫情这几年对共享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。
“共享经济原来的商业逻辑是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盈利,他们用较低甚至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,因而拉低了消费者的价格预期。但当前共享经济资本市场相 对萎缩,相关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来完成其运营和利润目标,同时相应服务又没能跟上,出现了‘提价不提质’的现象。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(自贸 区)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、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认为,从长远角度来看,共享经济企业还是需要回归其服务的本质,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优化产品和服 务,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来降低运营成本、提高服务效率,加强合法合规经营,减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,以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。
对于共享市场的规范也势在必行。比如在市场还相对不够成熟的情况下,可尽力畅通维权渠道。“如果消费者在使用共享产品时遇到了一些‘蛮不讲理’的问题,如明明已经按程序归还了共享用品,但却仍在计费,消费者可以合理维权。”网络上,相关案件律师呼吁说。
共享经济终究还是消费行为,对于消费者来说,也应自主提高甄别意识。作为共享充电宝的代理商,小吴建议,消费者们应该选择靠谱知名的充电宝品牌,正规的企业往往有着完善的生产体系和售后服务,可以更好地保障充电宝的品质和使用效果。
“共享经济的确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便利,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出现了不少问题,影响了行业服务质量,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营者、监管者、消费者等各方参与、共管共治。”省消保委相关人士认为,企业、代理商、网点等应明确标注计费模式、使用方法、注意事项等;明示消费者申诉反馈渠道,提高消费者纠纷解决效率;优化线下布局,便利消费者借用归还;健全完善网络技术支撑,切实提供可靠安全的租赁服务。监管部门对违法侵权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甚至处罚,引导企业合规经营;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,对消费风险予以披露和提示。同时,消费者要尽量选择知名的服务商,情况不明时及时以拍照、录像等方式保留证据。当客服人员无法解决问题时,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投诉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